孙茂同志作为公司项目与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,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,在项目筹建、生产管理、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与担当,是全体员工学习的楷模。
一、扎根一线,筑牢项目基石
从项目筹建到验收投产,孙茂同志始终坚持“一线工作法”,将责任贯穿每个环节。筹建阶段,他深入现场踏勘,结合车间特点优化设备布局与工艺路线。施工期间,他每日坚守现场,严把质量关,及时解决问题,确保工程按设计要求保质保量完成。验收环节,他一丝不苟地核查设备安装精度、管道密封性等关键指标,确保符合行业标准。项目投产后,他主动下沉车间,带头学习设备操作,亲身参与完整生产周期,梳理生产节点,细化和完善操作规程。
自项目成立以来他牵头完成12项目管理制度,包括技术指导文件《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运营技术导则》;质量管理文件《鲁控福建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产品企业标准》《鲁控福建饲料化产品取样、送样及样品保存制度》《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现场质量检测制度》;生产管理《仓库管理制度》《出入库管理制度》《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》《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烘干设备操作规程》《生产现场管理制度》《高温岗位操作规程》《噪音岗位操作规程》;安全管理起草修订了鲁控福建《安全环保生产管理制度汇编》。
这些制度建立起了产品质量与仓储标准,推动了生产规范化,从而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无事故。
二、精打细算,优化流程降本增效
围绕“节能降耗”目标,孙茂带领团队深入剖析生产全流程,深挖潜力。通过分析蒸汽压力与烘干效率曲线,他找到了最优蒸汽压力点,成功将蒸汽用量降低10%。针对电力消耗,他发现并解决了冷却风机空载问题,优化设备开机时序,有效节约用电,将单吨固形物烘干电力消耗由100度降为90度,减少10%耗电量。同时,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,将耗能高的工序安排在夜间低谷时段运行,显著降低了电费成本。
三、创新突破,技术改造提升品质
面对饲料产品颗粒物超标难题,孙茂牵头成立攻关小组。通过反复测试物料的振动参数,观察筛分出料情况,他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在于筛网角度与进料速度不匹配。他带领团队研究图纸,制定改进方案:将进料口角度微调5度,并加装筛网高低调节板以控制物料流速。改造后效果显著,粉料混入颗粒料的现象减少90%,单班生产效率提升25%,粉料日产出量显著增加。在烘干工序,他持续积累生产数据,优化蒸汽压力、温度与电流速度曲线,既提升了产品质量,也为设备故障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孙茂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、精益求精、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。他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、精打细算的成本意识、攻坚克难的技术能力,为公司项目的顺利运行、生产效益的稳步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作出了突出贡献。他是当之无愧的榜样,激励着全体员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奋进。